十幾年後,王爾德的劇作〈莎樂美〉問世。
台灣自去年擠下泰國,躍居日本粉圓的來源首位,今年1至7月的進口量更比去年同期大增8.9倍至5435噸,幾乎佔整體進口的9成(比重高達87%),主因是「春水堂」和「貢茶」等台灣珍珠飲品的專賣店在日本增加。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分析,台灣連鎖品牌近期積極赴海外拓點,打進國外市場,加上珍奶風味獨特,吸引外國消費者嚐鮮
《中央社》報導,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行銷處長吳俊澤表示,珍珠原料去年出口金額達5376萬美元,今年前5月金額為3756萬美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106%,顯示珍奶在海外快速成長,連台北國際食品展都有日本超商業者來台,希望購入珍奶原料,搭上這波熱潮。葉明水也說,明年也將籌組珍奶拓銷團前進美加,更積極拓展全球珍奶市場。(中央社)珍珠奶茶紅遍全球,外貿協會預估今年全球商機上看10億美元(約新台幣300億元),除首次組團赴日搶商機,明年也規劃舉辦國際論壇及赴美加拓銷,宣示台灣「珍奶始祖」地位。葉明水表示,外貿協會組成珍奶聯盟,目前已經有125家相關業者加入,外貿協會持續致力打造「台灣珍奶」品牌,也協助業者展店布局,這些業者也多主打台灣茶葉、台灣水果,堅持從台灣出口原物料,也能為台灣農產品加值。但在春水堂、50嵐、貢茶、CoCo都可等台灣知名品牌進駐後,加上台日觀光、飲食交流,以及日本年輕族群接受度高,珍奶釋放爆發性能量,終於在日本引發風潮。
葉明水期盼,未來至少能有2、3家業者成為全球知名品牌,就像現在的「可口可樂」,對於其他相關業者也能有母雞帶小雞的效果,讓台灣的「珍奶權威」長久維持下去。日本瘋珍奶,台灣成最大「粉圓出口國」 《日經中文網》報導,加入珍珠粉圓的飲料受日本年輕人喜愛,光是今年上半年(1 - 7月)粉圓的進口量就比同期倍增4.5倍,達到約6300噸,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進口量(約3000噸)。國民教育在課程上採取九年一貫制,就國民中學科目部分調整,例如將原初級中學理化與博物學課程,合併為自然科學。
國家檔案呈現我國教育革新以及多面向教育發展樣貌,歡迎利用國家檔案資訊網查詢,一同探索百年來教育演變。71年,教育部再依據「國民教育法」,公布「強迫入學條例」,規定6歲至15歲的適齡兒童都應該入學,兒童的父母、監護人有督促入學義務,各相關機關也必須留心適齡兒童入學事務,大大提升九年國教就學率,也使台灣教育邁向新紀元。56年8月15日,行政院多方評估後,公布「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」,決定57學年度起將國民教育延長為九年(圖2) ,並著手展開一連串的籌備工作(圖3)。透過性別區分修課現象,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男女職業與技能的不同期待。
教育部編,〈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〉(107年6月28日檢索)。50年,教育部決議逐年發展初期中學,以預備延長義務教育。
另外,為兼顧社會就業能力,加強職業科目及技藝訓練,規定男生學習工藝課(圖4),女生修習家事課(圖5)。8月1日,九年國教正式實施。教育部部史,教育大事年表(107年6月28日檢索)。惟時值二二八事件與國共戰爭影響,普及教育推行困難,直至政府遷台後,才逐步落實。
53年,指定金門試辦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,創辦「金門縣立金城初級中學」(今金門縣立金城國民中學),成為日後全面實施九年國教的基石。28年,將初等教育由「小學教育」變更為「國民教育」,計劃全面普及國民教育,同時教育部公布「國民教育實施綱領」,作為義務教育方案。隔年,將國民教育分為義務教育與失學民眾補習教育兩部分,規定全國6歲至12歲的學齡兒童,應接受義務教育,失學民眾可接受補習教育。33年,政府公布「國民學校法」,明定國民教育為6歲至12歲學齡兒童應接受之基本教育,已逾學齡未受基本教育的失學民眾,可接受補習教育。
36年初,公布「台灣省學齡兒童強迫入學辦法」,規定國民義務教育為六年,以教育機會平等為目標,為使學童皆能接受教育,透過大量增班設校、縮小學區等多項方法,提高學童就學率。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、社會開放相輔相成。
隨著政治開放與經濟快速發展,政府又於68年公布「國民教育法」,同時廢止「國民學校法」及「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」,明定6歲至15歲民眾應受國民教育。檔案管理局編,《「見證百年樹人軌跡—教育檔案展」檔案導引》。
自此之後,台灣教育邁向新的里程碑,初級中學改為國民中學,國民小學畢業生按學區分發至各國民中學。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48期 ,〈全國一條心十二年國教有希望-專訪薛光祖院長〉(107年6月28日檢索)。45年,教育部公布「國民學校畢業生升學初級中等學校實施方案」,台灣省政府據此選定新竹縣試辦。34年,台灣光復後,政府設置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最高行政機關,其下置教育處,掌理全省教育行政與文化事宜,隨即將日本統治時期的「國民學校」與「山地國教所」統一改稱「國民學校」(圖1)。(台北:檔案管理局,民95.9)。Photo Credit: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圖2:57學年度起國民教育延長為9年Photo Credit: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圖3:台灣省實施九年國教進度表57年1月27日,政府頒布「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」 ,將國民教育分為二個階段,前六年為國民小學,後三年為國民中學。
民國(以下同) 26年,儘管對日抗戰爆發,政府仍持續關注教育發展。9月9日,全國國民中學舉行聯合開學典禮。
《見證教育發展軌跡:百件重要檔案選輯》(台北:教育部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、檔案管理局,民95.9)教育部編,〈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〉(107年6月28日檢索)。
《見證教育發展軌跡:百件重要檔案選輯》(台北:教育部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、檔案管理局,民95.9)。56年8月15日,行政院多方評估後,公布「九年國民教育實施綱要」,決定57學年度起將國民教育延長為九年(圖2) ,並著手展開一連串的籌備工作(圖3)。
9月9日,全國國民中學舉行聯合開學典禮。民國(以下同) 26年,儘管對日抗戰爆發,政府仍持續關注教育發展。Photo Credit: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圖2:57學年度起國民教育延長為9年Photo Credit: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圖3:台灣省實施九年國教進度表57年1月27日,政府頒布「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」 ,將國民教育分為二個階段,前六年為國民小學,後三年為國民中學。28年,將初等教育由「小學教育」變更為「國民教育」,計劃全面普及國民教育,同時教育部公布「國民教育實施綱領」,作為義務教育方案。
另外,為兼顧社會就業能力,加強職業科目及技藝訓練,規定男生學習工藝課(圖4),女生修習家事課(圖5)。(台北:檔案管理局,民95.9)。
透過性別區分修課現象,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男女職業與技能的不同期待。自此之後,台灣教育邁向新的里程碑,初級中學改為國民中學,國民小學畢業生按學區分發至各國民中學。
36年初,公布「台灣省學齡兒童強迫入學辦法」,規定國民義務教育為六年,以教育機會平等為目標,為使學童皆能接受教育,透過大量增班設校、縮小學區等多項方法,提高學童就學率。教育改革與經濟發展、社會開放相輔相成。
國家檔案呈現我國教育革新以及多面向教育發展樣貌,歡迎利用國家檔案資訊網查詢,一同探索百年來教育演變。教育部部史,教育大事年表(107年6月28日檢索)。隨著政治開放與經濟快速發展,政府又於68年公布「國民教育法」,同時廢止「國民學校法」及「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」,明定6歲至15歲民眾應受國民教育。33年,政府公布「國民學校法」,明定國民教育為6歲至12歲學齡兒童應接受之基本教育,已逾學齡未受基本教育的失學民眾,可接受補習教育。
34年,台灣光復後,政府設置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為最高行政機關,其下置教育處,掌理全省教育行政與文化事宜,隨即將日本統治時期的「國民學校」與「山地國教所」統一改稱「國民學校」(圖1)。參考資料 伍振鷟、吳清山、周愚文撰文 ,教育部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、檔案管理局編。
惟時值二二八事件與國共戰爭影響,普及教育推行困難,直至政府遷台後,才逐步落實。50年,教育部決議逐年發展初期中學,以預備延長義務教育。
45年,教育部公布「國民學校畢業生升學初級中等學校實施方案」,台灣省政府據此選定新竹縣試辦。71年,教育部再依據「國民教育法」,公布「強迫入學條例」,規定6歲至15歲的適齡兒童都應該入學,兒童的父母、監護人有督促入學義務,各相關機關也必須留心適齡兒童入學事務,大大提升九年國教就學率,也使台灣教育邁向新紀元。